第三卷 第一九七章 物理学院(2 / 2)

加入书签

因为他们都知道,杨聪想要教授的并不是什么简单的四书五经,而是格物致知的道理或者说方法。

用杨聪的话说,这会儿大明并不缺钻研四书五经的学子,整个大明,几百万读书人,读的差不多都是四书五经,少几百个又或者几千个并不影响大家钻研四书五经,而真正学习格物致知之理的读书人就少了。

这年头,但凡有点办法的读书人都会选择去考取功名又或者在官场上打拼,谁会去钻研那些庶民甚至是低等匠户用的东西,就算有人钻研,那基本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迫于无奈的。

比如王宣这种,他本身就是匠户,而且又屡试不第,考了几次都还只是个举人,这赶考的费用他都有点负担不起了,所以,他才绝了科举的心思,专心钻研匠户的技术。

又比如说罗洪先,这么个状元郎原本应该是前程似锦的,奈何遇着了夏言这个“嫉贤妒能”之辈,专门踩各种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也是看着升迁无望才把自己关在翰林院值房里面,天天研究地图,画地图,要他真能获取升迁,平步青云,恐怕早就把地图丢一边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读书人基本都在读死书,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取功名,不如官场。

这样可不好,要知道大明官场,上上下下,从一品大员到九品小吏总共也就数万人,也就是说,百分之九十九的读书人差不多都在浪费时间,而读书人基本上又是大明数千万老百姓里的经营,这么浪费人才,大明怎么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杨聪就是要改改大多读书人只知道读死书的毛病,培养出一批懂得学以致用,能格物而致知的人出来,让他们来带动格物致知的风气。

他这个所谓的格物致知可不是研究理论,而是偏重实践,也就是直接动手去做,从实践中出真知。

比如冶金,那就是拿铜矿、铁矿,甚至金矿、银矿来冶炼,钻研冶炼方法和各种金属的性状,甚至实验类似于青铜的合金方法,以期能冶炼出更实用的金属来。

比如说船务,那就是真正参与造船,不断钻研造船技术,以期能造出更先进的战船来。

他之所以把学院建在玉渊潭,这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因为玉渊潭就接连着其他水系,从这里把船造出来,甚至可以通过京城的水系,直接开到海里去。

如果其他人知道他想这么做,估计会认为他是脑壳进水了,而王宣和唐顺之等人却一点都不这么想,因为他见过新式火枪、火炮,甚至是新式战船的威力,那家伙,对战手持老式兵器的鞑子和倭寇,简直就是碾压啊!

他们早就看出来了,刀枪剑戟什么的必将被淘汰,未来肯定是火药武器的天下,这个时候钻研这些所谓的“新技术”就能继续保持明军碾压敌人的优势,如果再像以往一般不闻不问不重视,恐怕很快就要被别人反超了。

他们可是相当的清楚,所谓的新式火枪和火炮其实就是在欧陆佛郎机炮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

杨聪也说了,欧陆那些什么强国都在拼命的钻研这些呢,人家的战船甚至都已经不远万里闯到大明海域来了,而大明,还没人去过欧陆呢,甚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欧陆到底在什么地方!

这个是相当可怕的,如果欧陆那些国家驾着比大明更先进的战船,拿着比大明威力更大的火枪和火炮冲过来,大明如何抵挡?

所以,他们对杨聪的想法和做法都相当的支持,这物理学院就要建成这个样子,如果再不重视格物,大明迟早会被人赶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