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1 / 2)

加入书签

等待的时间是最难熬的,梨花深院里,知情的崔氏母女、洪家三口和冬青几乎从三兄弟走的第一晚就开始食不知味,夜不安寝;西厢的张生也是忐忑不安。

红鸾见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一旦有个万一,没吃饱饭、没休息好的众人连跑都跑不快,便是苦口婆心的劝说大家在这段时间也要养精蓄锐。

另一头的惠明和尚倒是比张生要看的开:“俱舍论二十八曰:等持者为定,名异体同。故契经说心定等定,名正等持。此亦名为心一境性。”

宽慰张生静心等待。

最先回来的是洪大柱,在出发后的第二日夜里就摸黑回了普救寺。

洪大去了自己爹娘的屋子,倒是让娘亲赵桂花好一通捶打:“你这个憨货送出信了还回来回来干啥”

旁边的洪父也是一脸不赞同。

洪大孝顺父母,粗中有细:“爹、娘,河中府距离这儿才多远儿要是不赶回来,你们和大丫才在夫人面前难做。”

洪家父母闻言,才止住了叹息。

第二日一大早领着洪大去找闺女。

红鸾见了洪大归来也不吃惊,这的确是洪大的憨实性子会做的事。

遂领着他去回禀崔夫人。

崔夫人是望眼欲穿,终于见到有回来的了,连连要洪大喝点热茶说说情况。

早有那冬青得了崔夫人眼色,去把刺史夫人请了过来。

刺史夫人也是两宿儿没睡好,挂着乌黑的眼圈,见到是去河中府送信的人回来,顾不得尊卑就攥着洪大的袖子问情况。

洪大被唬了一跳,说话都不利索了。

红鸾见势,安抚了刺史夫人。

一屋子人才能听洪大说起河中府的情况。

那河中府府尹并不是个酒囊饭袋,叛军孙飞虎来到河中之前就有所防备,只是事出突然,还是丢了城外。不过城内倒是一派平静,也早有那准备好的守城工事,凭着孙飞虎的乌合之众,等闲攻不进去,可若要是想主动出击,城内的兵力却是不够的。

王刺史和河中府尹得知另有人往清河崔氏与附近军府送信,倒也是松了口气,寄希望于援军能尽快赶来。

其实这一席话说了也相当于没说,女眷们的心还是七上八下的晃个不停。

又过了一日,洪二和洪三都没有回来。

刺史夫人天天在屋里念着佛祖保佑。

崔夫人时时刻刻盯着崔莺莺,生怕女儿出什么岔子。

倒是崔莺莺依旧做做女红、读读书、间或逗弄逗弄自己弟弟。

期间张生又有来访,将自己的求助信顺利送出的消息告诉崔夫人。这次张生运气不错,因为崔夫人担心女儿,把女儿时时刻刻放在眼皮子地下,张生来的时候,崔莺莺就在屏风后看书。

透过屏风,隐约可见女子秀丽的容颜。

张生和崔夫人说着说着就走了神。

崔夫人对这个后生如此的心不在焉有所不满,咳嗽之后端起茶盏。

张生禁不住面皮一红,羞涩告辞。

张生走后,崔夫人状似不经意地提起:“莺娘,你的嫁妆该绣好了吧”

“娘亲忘了出发之前就已经绣好了。”

“唉,老喽,记性也差喽。娘这一辈子,就盼着你过上安稳日子,娘也就放心了。”崔夫人唏嘘。

“娘,放心吧,你肯定能看到女儿过上安稳日子的。这一次咱们一定能平安度过。”其实崔莺莺心里也并不很是有底,但是对着年迈的母亲和懵懂的小弟,就觉得自己应该振作起来,哪怕最后援军没有及时来,自己也会按照约定嫁给孙飞虎,直到援军到了再穿上自己亲手绣的嫁衣,了结了此生,而不给清河崔氏抹黑。

崔夫人没能注意到崔莺莺的决绝,红鸾却是有所察觉的。

毕竟跟着崔莺莺将近五年,对小姐的性子已经是摸得十分透彻,现在的崔莺莺绝对是外柔内刚的典型。

红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盼望自己二哥三哥一路顺利,援军及早抵达。

转眼就是孙飞虎来迎娶崔莺莺的日子,一大早,崔家的人都急的好似热锅上的蚂蚁,连年幼的崔小郎都比往日沉默许多,懵懂中被告知,平日带着自己玩耍的姐姐要离开了。

崔夫人就更别提了,从前一晚开始就不时默默垂泪。

崔莺莺倒是很镇定,早起后让红鸾和雪梅把自己打扮好,穿上大红洒金对襟裙,略施脂粉,更显得看是容貌无双。

西厢的张生是任凭惠明和尚如何讲禅都无法静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