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徒劳无功(1 / 2)

加入书签

说干就干,赵匡义马上安排手下在汴梁城查找售卖南唐、南平、武平、蜀国、北汉、辽国特产的店铺,甚至河西特产的店铺都去打探,尝试找到这些国家的商人,寻求一下连通这些国家的渠道,即使不动手,摸清楚、找找朋友也是好的,又派人回扬州告诉赵普,自己的想法,听听赵普的意见,如果赵普觉得对的话,请转告应该怎样做,或者在扬州直接做也可以,不需要告诉兄长,顺便让那个人把家信转交兄长,告诉他汴梁城家里的情况,自己再过一阵才能回去,想多陪陪母亲。

现在留守汴梁城的都不是赵匡胤的嫡系,义社十兄弟都不在汴梁城,给分散到不同的地方,聚不到一起,赵匡义在汴梁城没有了支撑点,除了各人的家属,剩下就是殿前司了,自己又不方便去殿前司,所以就请王显约几个同僚出来喝酒,赵匡义做东,趁机结交一番,顺便套点消息,依仗着殿前都点检的名号把那些人忽悠一下,也结识了好几个中级官员。这下,赵匡义觉得有力量了,只是现在短时间内要确认哪些是敌国的渠道很困难,如果直接捅爆南征这个信息是否可以呢?反正乱报,管他呢,肯定有人传回去啊,嗯,这个方法挺好的,反正我不坐庄,就要捣乱。看看你怎样接招再说。谁知道是我干的呢?

既然捣乱,那就是你干什么我就反着做,你们要宣传‘战高平’,我就要联系读书人,煽动他们串联起来,反对穷兵黩武的做法,要求休养生息,要以仁德治天下,天下安宁在德不在兵,越想越美,赵匡义一拍手,“好,就这么干。”马上派人通知王显去酒楼喝酒。

席间,赵匡义故作神秘地跟王显说:“兄长非常敬佩王兄忧国忧民的仁德之心,他希望你可以约你们的好友、读书人一起,多向宰相大人、礼部尚书、吏部尚书上书,说出你们的看法,但是你们不能说这是兄长的建议,因为他在外地,不能参与这样的活动,等你们的建议引起重视了,朝廷自然会询问他的意见,那时候他说活就有份量了。你们要反对穷兵黩武的做法,要求休养生息,要以仁德治天下,宣扬天下安宁在德不在兵的思想。越多人传播这个思想,就越容易产生影响。你们回去再斟酌一下,把这个传播出去。”

王显非常兴奋,想不到殿前都点检大人会委派自己来办这个事,“好,我一定办到。”

这天早上,柴宗训正在看奏折,陈诚来到办公室,“皇上,有新的消息,汴梁城有人开始串联起来,打算给朝廷上书,反对穷兵黩武的做法,要求休养生息,要以仁德治天下,宣扬天下安宁在德不在兵的思想。带头的是殿前司小吏王显,还有又不少人在放消息,说朝廷大军南征,要讨伐南平,说这是师出无名,不义之战,这两处都是赵匡义煽动的,自从他回来汴梁城,奴婢就盯着他,知道他做过什么,不过之前没有行动,所以没有想皇上汇报。”

“哦,终于憋不住啦,他的人有多少?还干了什么?”

“赵匡义这次回来带了二十三人,前一阵到处去打探消息,了解汴梁城的情况,前几天,就有十五个武夫、五个士子去打探售卖南唐、南平、武平、蜀国、北汉、辽国特产的店铺,甚至河西特产的店铺都去打探,尝试找到这些国家的商人,三天前赵匡义与王显到酒楼喝酒,之后王显就去约他的朋友,搞这个上书的事。”

“韩微,怎么看。”

韩微想了好一阵,“皇上,他似乎是想阻止‘战高平’的演出,跟范宰相之前的想法是一致的,至于讨伐南平也是同一个思路。但是范宰相已经重新写过那篇《仁义治天下》啦,观点已经不一样,应该不是范宰相的想法。”

“那为什么大张旗鼓地宣传讨伐南平呢?就怕没有人知道我们要讨伐南平?”

“哦,这是要广而告之,告诉所有人。我们出征南平了,在南边打仗。”

“对,这样看就是跟我们的做法对着干,就是来掀桌子的。”

“赵匡胤以为我们怕他?不敢动他?”韩微很生气。

“陈诚,去,把范宰相、王枢密使请来。”柴宗训笑了笑。

范质和王朴一同来到柴宗训的办公室,等两人坐下,陈诚重新把汴梁城的新情况又说了一遍,范质听完,就说:“怪不得,今天臣收到一些士子的这类上书、昨天还有几个官员来说起同样的观点,颇有忧国忧民的感觉。”

“是的,窦仪也来跟我说过,不过我跟他详谈之后,他就明白朝廷的想法,不过也是很在乎那个平衡点的把控。”

“皇上,为何如此精准掌握赵匡义的动向,他这样办事也未免太粗糙了吧。”范质有点疑惑。

柴宗训看着王朴,王朴笑了笑,“文素(范质,字文素),这个事本来两看,有么有人指使、有么有人自作主张。既然你都说粗糙,就只能说有人自作主张了,毕竟年轻,没有经验,想做就做了,故此马上就暴露了。”

范质看着王朴,又看看柴宗训,“有人指使是指赵匡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