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扶摇子2(1 / 2)

加入书签

这天,魏咸信转告魏平传来的信息,“扶摇子求见皇上。”

郭宗训听了,大感意外,“此等世外高人来求见?”郭宗训心想,传闻中这人通晓面相,难道就是想看看朕到底是谁?看看为何赵匡胤做不了皇帝?你这么厉害,难道看不出赵匡义是什么人?看不出围绕赵匡胤的人都是什么角色?唉,毕竟是世外高人,自己来到这里也是无奈,况且现在算是立足下来了,既来之则安之,作为易学高手、相术奇才,通晓养生之道,如此博学之人,不能传承他的学问,实在是可惜,就见一见,劝说他多招门生也好。

“好吧,请他明天觐见吧,届时要友善一点,毕竟也是高寿之人,切勿怠慢了。”

“诺。”

第二天,魏平就用马车接扶摇子到皇宫,一路上,对于扶摇子这样的世外高人,魏平是极为恭敬的,在扶摇子面前,魏平完全没有执掌装备部那种胸有成竹的自信心,毕竟扶摇子是人称活神仙啊,魏平也想学点长生不老的窍门啊。扶摇子也没有因为魏平是内侍而轻视他,在车上也对魏平略微说了一些养生之道,听得魏平不住地点头,似乎获益匪浅。

来到郭宗训办公的地方,扶摇子看着幽静的院落,附近就是一些皇宫卫士在守卫,这一切显得那么清静,“真是一个清静地啊,毫无富丽堂皇的皇宫感觉。”

“道长,请进。”魏咸信早已在院落外等候了,他把扶摇子迎接进郭宗训的办公室。

“山野草民,拜见大周皇帝。”扶摇子远远见到郭宗训坐在办公桌后面,就行了一个礼。

郭宗训听了,就站起来,“免礼,赐座,欢迎道长大驾光临,得见道长实乃朕之福也。”

扶摇子略微抬头,看看郭宗训,这是一个八岁的孩童,旁边只有刚才迎接的随从、还有侍卫,并没有大臣或者别的人在提点他,如此从容地应答,实在是奇怪,看样子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还在长身体,能有什么骨骼精奇之势呢?只是他的眼神,似乎深邃,好像看透什么一般,极其镇定,也许这就问题所在,难道。。。。。。

扶摇子向来信奉黄老学说,信奉: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自然而无为,道无形而实存,道具有普遍性,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既然如今世道变了,也就有其内在的原由,无须介怀,顺其自然即可。

既然自己看不出这位天子的龙气,想必是有些异象未能参透而已,如果可以洞察天机,也是自己相面技巧的长进,值得一试,只是现在跟一个八岁的孩童讲养生之术实在是有点扯,开不了口啊,《易经》又太深奥了,讲出来他也不懂,如何开口呢?

“仙师向来自在,今日来见朕,所为何事啊?”郭宗训见扶摇子没有说话,就好奇地询问。

“哦,贫道在华山与武当山的山野之间游历,听道友传闻,东京炼丹术士成绩斐然,甚有成就,最近又有新的技法研究成功,故前来学习。这些天,在内务府中,果然见到同道中人所说的炼丹技法,甚是神奇,听闻此乃皇上的功德,故冒昧求见,欲知技法的来源,不知贫道的唐突想法是否合适?”

“哈哈哈,仙师亦好此道?”

“炼丹也是道家的一门学问,分为炼制外丹与内丹。外丹术,是通过各种秘法,在丹炉中烧炼矿物以制造‘仙丹’,用来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内丹术就是将人体拟作炉鼎,用以习炼精气神。”

“贫道略通一二,更在意内丹的修炼。只是不知道原来炼丹还有新的窍门,有大利于黎民百姓,在内务府听道友的讲述,如梦方醒,得知此乃皇上精研古籍所得,甚是佩服,故想打扰皇上而来。”

“朕听闻道家以为万物都是由元气或者精气组成的,元气或者精气聚在一起,就是有形的东西;散开来就成为了无形的东西。黄老道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另外,黄老道家继承了老子观点,认为万物的主宰是虚静的道,而且正因为道是虚静的,所以才能因顺万物,成为万物的主宰。”

“以前东京有大食商人向先帝献宝,曾说到他们国内也有炼金术士,甚是奇异,还有圣人精于此道,既能炼金、又能算数、通晓天文、还有医术,其技法与道家不一。”

“其时朕年幼,只闻其名,无法探个究竟,然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朕记住了。既登位,朕就开始收集先贤的著作,分门别类,进而筛选,慢慢搞出这些名堂。至于大食圣人的著作,如果仙师有兴趣,可以等几个月,广南府已经收集到部分大食的圣贤著作,等翻译后,会送来东京,届时仙师亦可一睹为快。”

“哦,有此等事,草民见识浅薄,未能见识如此此等佳作,实在是遗憾,如果陛下允许,草民希望可以一窥其真。”

“朕收集这些书籍主要是想学习圣贤的知识,如果可以有利于黎民百姓或者增强国力,就加以推广,让更多的人学习先贤的智慧也是教化世人的目的,况且这些书籍来到大周,印刷出更多的书籍,也有利于保存和发扬他们的智慧,不负先贤专研之功。”

“陛下愿意教化世人,在这个世道实在是难得,亦是大功德也。”

“听闻仙师学识过人,多有著述,未知可有传承?”

“陛下,草民粗鄙之人,所做著述只是一家之言,不敢称宗道派,亦有几个劣徒,未成气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