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窘境(2 / 2)

加入书签

“有什么闹心的,就这么几天,一晃儿就过去。”

“你不知道啊,他那个孩子,就是个小霸王,动不动就打圆圆。杨小梅那个货,还护犊子,圆圆总是受气。你二嫂跟她差不多天天吵。”

“没听说啊。”

“你们当然不知道,家丑不可外扬,怎么好意思出去说?因为他们一家在这儿,今年也没人到我家去,外人自然不知道。”

“算了,都过去了。虎山大哥到特产城这里的事儿,你别怪我,他确实不合适。”

“我这里是私人买卖,不象国营集体企业那样……。”

“你不用说了,我理解。他现在还没下岗,还能混得下去。”

“对了,找我有事儿?”

“有点儿事儿,吴校长年前就说了,叫我找你商量一下。他岁数大了,明年就退休,脸皮薄,也拉不来脸,就只好我出面。”

“什么事儿?”

“校舍的事儿,初中部的教室,也就是东边那趟房子,十二个教室,都是危房,其实已经不应该使用。”

“报上去两年,教育局和乡里都没钱,你看你能不能给捐点儿钱,翻修一下。哪怕挺个一两年也行,等有钱了,再重新盖一下。”

关山中学由初中部和高中部两部分组成,

初中部主要招收关山乡本地的学生,高中部招收古城县北片几个乡镇的学生,包括关山、赛牛、虎洼、新河四个乡镇和铜羊的部分学生。

因为铜羊镇是古城县第二大镇,铜羊高中也是除了古城一中之外,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第二高的高中。

北片乡镇比较好的学苗,除了到一中之外,多数都到铜羊高中上学。

轮到关山高中,就是所谓的比较差的学苗。多年来,关山中学的高考升学率,始终在4%~5%之间徘徊。

因为经费少,有限的经费,也优先满足一中和铜羊中学这样的学校。

财政状况比较好的乡镇,会给学校一部分投入。象关山这样的穷乡,想给学校钱也没有。能满足取暖等日常教学秩序的基本费用,就已经不容易了。

“二哥,需要多少钱?”

“已经算过好几回,乡里的砖瓦厂,答应给一部分砖瓦,这个不用花钱。我们打算组织老师学生,到秋河和二道河里捡一些石头,筛一些沙子,攒一些石子儿,这个也不用花钱。到时候用车拉回去就行。”

“木材各个村里给一些,乡里给一些,也不用花钱买,就是加工花点儿钱。剩下的就是门窗玻璃,五金电料,桌椅,人工这些东西。至少也得五六万。”

“行,这个钱我给你拿,人工机械什么的,我从特产城这边出。”

“不过,我这边人工和钱也很紧张,短时间内不行。等到暑假的时候,我给你们彻底翻新重盖。”

“既然弄一回,就挺个几十年,总不能隔几年就折腾一回。”

“那就最好了,我就担心出事儿。要是房子倒了,死伤几个学生,可就是大事儿。”

“吴校长还要推荐我接他这个校长,就学校这个样子,当这个校长有什么意思?”

这件事儿李虎城了解。

关山中学穷,老师不愿意在这里待着,总想调到铜羊中学和古城县那些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去。

没钱,教学的仪器设施什么的,也买不起。理化教学连个实验都做不了,更不用说比较正经的实验室了。

教学质量不高,也招不到好学苗,成绩就上不去。

这样的中学校长,责任不小,难出政绩,没人愿意干也正常。就跟那些村的村长,其实是一个道理。

“二哥,你们学校就没想过别的办法突围,比如超过古城一中?”

什么?超过古城一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