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若有一朝权在手,霸占一切宇宙恒(2 / 2)

加入书签

他巧施妙计,她就针锋相对,他瞒天过海,她就借刀杀人,他声东击西,她就无中生有,他暗度陈仓,她就李代桃僵。

他迫于无奈正面交锋,但主将只要一靠近嘉陵关,就立即有一支支冷箭袭来,又快又准,完全避无可避,战事进行不足半月,东夷已连换五将。

两军交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久攻不下,如今的东夷兵将已渐渐势微。更在此时有消息传来,南安王君君正钰不知缘何竟然御驾亲征,举全国之力一举攻打东夷秋水关。

南安兵将有王君亲自带兵,且人多势重,一时士气强盛,锐不可当,秋水关守将力有不殆,接连求援。

向来穷兵黩武,寸土必争的东夷王楚天阔此时竟然毫无动作,已有熟知内情的大臣暗中传出消息,原来此时的东夷王竟已居于道观,一心求长生不老,太子楚玉衡也不知为何突然就疯疯癫癫,完全不能理政。

秋水关是东夷的边界要塞,不容有失,于是秋水关主将和东夷众臣一同联名力劝东夷王改立楚玉瑾为太子,并以太子殿下代东夷王带兵解秋水关之困,每日沉浸在神仙方术中的东夷王,只回了一个大大的字,“准”!

楚玉瑾对于南安王突然御驾亲征的这一举动百思不得其解,但总觉得这是一个圈套。

他考虑到如果此刻他调转嘉陵关下的屯兵,将矛头指向了南安王。一方面他担心,嘉陵关余震和叶护这边会趁着他与南安王交战之时,从后方夹击,另一方面他也担心北面的北临军会突然与南安结盟,到时候三方一起夹击与他,怕是他会无力应战,于是他想起之前北临王因叶护突然叛变,提出与东夷联盟的事。

他以东夷王的名义修书一封给北临王,同意双方结盟,三年之内不得向彼此开战。而后派出他在江湖上所有的势力,守住嘉陵关关口,并告诫他们务必守住七日,七日之后他的援兵就可以赶到。

而后他带领嘉陵关下的大多数屯兵,于午夜时分偷偷潜伏回秋水关外候命,他自己则乔庄改扮混入秋水关内。

是夜,北风呼啸,站在秋水关城墙上的楚玉瑾极目远眺,关下的南安屯兵浩浩荡荡,火把将午夜照成了白昼,因有王驾,一应用具极为奢华,虽然从表面上并没有指明君正钰的具体位置,但楚玉瑾还是从帐外几个貌似内监的身影上推断出了君正钰的王账。

楚玉瑾迅速在心中盘算,擒贼先擒王!

当夜一直在秋水关中只守不攻的东夷军突然从城墙上大放火箭,箭羽密密麻麻遮天蔽日而下,齐齐射向君正钰的王帐,因箭头上都浸了厚厚的油脂,加之北风呼啸,所到之处立即燃气熊熊大火,寒冬腊月的午夜河水结冰,南安军来不及取水灭火,一时之间火势越来越大。

“报!秉王君,火势越来越大太大,请王君移驾!”

“朕不走,朕是天子,是王君!一个小小的秋水关守将,朕还怕了他不成!”

君正钰此刻仍在勉力维持他帝王的尊严!

楚玉瑾望着关下已经乱成一团的南安诸将,心中愈发疑惑!等到火势不可控制之时,楚玉瑾才一声令下,关外的东夷军和关中的东夷军同时出动,前后夹击已经被大火烧的焦头烂额的南安军。

直到此时好大喜功,贪慕虚荣的南安王君正钰才意识到大势不妙,连忙燃起求救信号,但距秋水关不足百里的嘉陵关中诸将,不知为何竟没有一人看到他放出救驾信号,自然也没有一人出关勤王。

秋水关之战,东夷国胜的太过容易,直到君正钰被押到楚玉瑾面前,楚玉瑾仍然在怀疑是否这一切只是一场阴谋诡计?

中元二百七十四年,一月,东夷太子楚玉瑾与南安王君正钰签订契约,约定南安军立即退出嘉陵关以南三百里,并割让新安关,宁远关,镇远关三关作为此次进犯的赔偿。

契约到达南安国之时,以南安国太宰吴道琼为首的内阁首辅大臣等一十三人,突然拿出一道先主遗诏并昭告天下,至此南安国开国之君君无邪曾经立下的继位诏书大白于天下。

齐王已逝,但其子君护,在南安吴氏、叶氏以及齐王旧部这些忠臣良将的护佑之下已然平安长大,时年二十二岁。

中元二百七十四年,三月,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南安国新君君护继位,改原国号太初为太康,定都燕京,为避讳王姓,改称“王君”为“皇帝”,史称南安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