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谐音兴义法(2 / 2)

加入书签

“关于芦屋家与华国神话有何关系的调查,一开始确实没有任何进展的,我们查了华国所有的姓氏,并未有芦屋这种复姓姓氏。

直到不久前,调查人员查到,华国似乎有复姓上川的,这才有了眉头。

那时我得知消息,立马派人过去查了,只是后来发现,那个上川姓氏的压根不是复姓上川。

他是父亲姓尚,母亲姓川,他父母把双方姓氏都加一起,给他取了姓名尚川,上川与尚川的发音,在中文里面是一样的,调查人员就是因此被误导。

误以为华国有上川姓氏。

尽管华国没有上川姓氏,我们调查人员却从中得到了线索,发现调查线索可能出错了。

一直以来,我们追查芦屋家与华国神话关系,乃是从日语文字角度,没有考虑到如果芦屋家来自华国神话,那么名字上理应遵循中文角度才对。

之后我们查了有关芦屋的中文发音,去查是否有类似中文发音的姓氏。

之所以这么查,还有一点原因。

我们调查人员查过,在华国古代,古人常喜欢用谐音来暗示某些不能直言说出的人事物。

比如在华国的清代,江南一代流传这样一个小典故,说是有一酒馆生意萧条,有书生便题了一对联。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不罢,衰不罢,喝罢。

这里的‘管’谐音‘馆’,‘罢’谐音‘吧’。

对联一出,挂在酒馆前,客人看之觉得有趣,便进来喝酒,自此生意渐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谐音的诗词对联等等。

不止是谐音诗词这些,对于名字谐音更是华国民间一大文化。

华国的人对于起名不像我们日本人起姓氏那么随便,靠山就姓山中,靠水就姓水野,这要是放在华国,简直太操了。

华国的人起名颇有学问,自古即有正名之说,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字的好坏对人生命运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来自于人们的文化心理。

姓名文化是华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且的丰富着华国的语言文字。

而姓名涉及的内容很广,与一定的历史、民族、文化、地狱、习俗等因素紧密相连,甚至华国近代还有对姓名作为一种专门学问来研究,称为“姓名学”。

而在华国古代,乃至现代,取名习俗中常常因谐音现象趋吉避凶,取名时要避开不吉利的谐音,同时也希望有一个谐音美名。

比如很少有人在人名字里加入一个与‘盗’谐音的字,哪怕要加也不会是单字一个,会加其他字,中和使之富含美好寓意。

这种谐音取名的方法,被称之为:谐音兴义法。

人们给儿女取名,喜欢利用谐音现象,例如有余姓人取名‘余得水’,牛姓取名‘牛得草’,朱姓取名‘朱满庭’,谐音‘珠满婷’,寓意满屋珍珠令人眼馋。

从华国的取名文化,我们调查人员考虑,是否芦屋家的芦屋姓氏其实也是谐音。

因而开始找有关于‘芦屋’两字、‘芦’字、‘屋’字的谐音姓氏,希望从中找出线索。”

吉村村吉一连串话语说出,加上拿调查报告回来一路狂奔,口干舌燥,赶忙说到这里时候拿起桌上常被的饮料喝口一口。

随后,他继续道……

……

(PS:今天有个作者朋友跟我说了句,我觉得挺有道理的,他说“朋友们整天跟我BB写死路一条,说的好像我不写就能干成什么大事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