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十六章 大快人心(2 / 2)

加入书签

至那以后,江湖上少了一个刀侠杨鼎,多了一个杀人犯。

而吴旷,也因为私自带兵进城,被发配边疆,前途尽毁。

知道德宗逝,明宗即位,这十二子的罪行公诸天下,杨鼎才不用再隐姓埋名,而最可惜的还是那吴旷,只此没了消息。

故事到此结束,杨风讲完,肖在民也唏嘘不已。

这个故事这么大,为何自己在宫中从未听过。

杨风解释道:“这个故事其实在历史上,并不被正史所记,乃是说书人传下来的。大刀杨鼎,倒是个人物,名留青史。太子爷,你可知为何这个故事能如此广泛地传于民间?”

肖在民皱眉:“历史上江湖的大事也不少,这件事虽然挺惊人心,却也毫无特别之处,却是为何?”

杨风道:“太子爷有所不知,这故事虽长,但是前面的都是铺垫,故事的深意,在最后这段。”

肖在民来了兴致:“哦?”

杨风接着问道:“太子爷可知,为何最后杨鼎要请来吴旷,为何杨鼎要在吴旷的支持下血刃陈府这几个不孝子,又为何二人最后下场悲凉,直到明宗时期才草草翻案?”

肖在民心底有些起伏,他大抵知道杨风要说些什么。

杨风接着道:“一切都在于,杨鼎看到了这陈府背后的势力,那是树大遮天。且不说陈府百年世家,人脉极广,便是在京都开的那两个钱庄,也算是一门豪奢,如此势力,必然有官攀连,这是亘古不变的传统。后来,杨吴二人境遇悲凉,也是因为陈家背后的大家为避免受到牵连,而先人一步给这二人定下大罪,使其不得翻身。”

“那些普通百姓,自这陈府倒下之后,日子倒是安稳了,却无一人敢站出来说出实情,还是因为人微言轻,也是因为人性本来就自私。”

“而明宗即位,大赦天下,这才有宫中智囊进言,当年十二子案可翻案,既得人心,也显英明,可见这背后的一切,又是那高高在上的天子在背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伤到社稷,底下人来来回回,玩闹无妨。”

“当然,这其中,也涉及了朝廷与江湖的敏感关系,德宗时朝廷压江湖,明宗时寇贼横行,明宗示好江湖武林,会多些英雄,少些麻烦,这便是帝王术,能屈能伸。”

杨风讲完,与肖在民四目相对,肖在民若有所思:“杨兄看得透彻,讲得好啊。”

杨风一反刚才严肃神态,咧嘴一笑道:“太子爷,当今陛下圣明,能听人言,我知道这些话不会被误解,所以才敢当着您的面说。我再问您一个问题,若您是那是候的天子,就是德宗皇帝,以那时的情形,您会如何对待这件事。那时,您已经听了我所说的全部经过,精彩部分,一个不落。“

肖在民低沉良久,方道:”若是我,则会进退两难。贬的话于心不安,有失公允,褒的话鼓舞江湖武林快意恩仇,血雨腥风在所难免。“

杨风点头道:”所以当年的德宗,才狠下心来不管此事,倘若德宗真的昏庸,必然配不上这个德字。“

肖在民认可杨风的说法:”杨兄,看来这帝王心术,也可探究得很。“

杨风笑道:“太子爷,所以我说嘛,以您的身份,追求神功盖世,那便是误了天下。万世基业,守太平创盛世,才是您应追求的东西。这江湖中有很多杨鼎,朝廷中也有很多吴旷,很多自私自利之徒,天下更不缺嚣张跋扈的地头蛇,善恶终有果,福报也看人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