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山在那里(1 / 2)

加入书签

第三十一章山在那里

一五二这几天情形怎样

一五三持之弘,行之忍

一五四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

一五五说下去,说下去

一五六老衲于中也有一点儿但是

一五二这几天情形怎样

慧能去碓房经月有余了,弘忍大师心里时时牵挂,常常掂记。一日,五祖又叫来智先禅师于无人之处:“这几天情形怎样?”

“师父,还是让惠明钻空进了碓房……不过,近些日子的逐日清静,也多亏他白日黑夜有事没事在门外充当了值守。”

“其他呢?”

“舂米劈柴,慧能勤勉如常。遵师嘱咐,抽空教其坐禅,给读《楞伽》等,也进行顺利。只人不时的提问,弟子越来越感到有点儿发憷。”

“是吗!”五祖笑笑。

“师父,弟子看没多大问题了吧,不如……”

“先不急,《楞伽》、《维摩》,不也你长吗?”

“可……师父,人的问题却非如常吧。不过,这南蛮倒是善解人意,还从未让弟子有所难堪,但……”

“我知道你的意思,再坚持一段时间吧。对了,明天一早你单独领他去后山安排背趟柴火,这些日子,也够憋屈这个樵夫了,顺便提醒先上山顶看看冯茂风光……”

正说话间,首座神秀来找五祖了……

望着两人渐去的背影,智先禅师更是有些明白师父用心的良苦了……

第二天用过早斋,智先就领慧能朝后山的方向走去,一上小岗,便指着对面高坡说到:“柴火是去年冬天砍好的,就在山顶下面那片杂木繁茂的旁边。顺路上去,还是全山揽胜的绝佳之处。这是中午的吃食,申酉时分,我在这儿等你。”……

智先师父的身影刚一没入葱翠,慧能便目光长长久久,久久长长的深顾四下了……当目光在对面山顶短暂停留之后,人即跃身而起似飞下岗,如腾上坡,那浑身使不完的劲儿,内里焦渴的急切之情,更令身子轻如飞燕,脚步捷如麂鹿。眨眼之间,青绿的山岗,潺潺的水涧,穆穆的松林,欣欣的杂木,就被甩在了身后,而突然闯入眼帘的,是山顶前面一大片丰美绚烂的草甸……

朝辉如洗,一派闪亮青碧之中,明丽的草花五光十色,不知是刚才狂奔的精疲力竭,还是眼前的美艳叫人有些眩晕,慧能一下仰面倒地,将整个身心彻底没入了这鲜花于缀仿佛无边的青绿之中……

阳光轻抚,白云来顾,晨风微微,馨香幽幽,林木深深慰藉,草花羞羞着意……山顶一派浑然醺然之中,哪儿还有慧能呢?但这美妙如斯的天地之中,又怎可没有慧能呢……

也许一生一世,也许刹那一瞬,慧能从沉醉醒来,于蛰伏重生……躬身一跃刚把目光放开,忽见山颠一人正远远注视着自己~~那不是五祖吗?

一念闪过,慧能来不及思索,奋身直向山颠迅疾奔去……

一五三持之弘,行之忍

~~“来呐!”

慧能还未近身,五祖便笑盈盈的主动招呼了。

“大师!”

~~五祖出现山顶,慧能刹那就意识到此绝非偶然相遇,一时入山以来那满满的内里感激,全都倾注在这一发自肺腑的称谓了。

“叫师父吧,你这个弟子,我心里早认下了。但眼下你还得是行者,还得安心碓房,还得好好跟智先师父学,其他的,我自有打算和安排。”

“师父,弟子记下了,弟子这里叩首了。”五内交感的慧能,当下唯有一拜深深。

“走,那边有个好去处,我们坐下慢慢聊。”五祖双手扶起了慧能。

草甸的北坡,虽是万丈峭壁,但其凹凸之地,石隙之间,却是长满了杂木,一样的郁郁葱葱里,其顽强的生机,更有一种傲然勃然铮铮的气势。山颠之旁,几株大树铁干铜枝,叶片茂密,下荫之处的大青石光滑明亮,显然是人常来驻足的见证了。

“把这衣服先披会儿,小心着凉了。”

虽已仲夏,但山颠早晨的荫处,还是有些凉意的,况人刚刚飞奔疾步呢~~五祖的关爱,使慧能不仅深感大师慈父般的温煦,且那亲切,一下更消除了人首次单独面对的种种顾虑。

“姓卢名慧能,你这名还真有点儿法号天然的意味呀,父母起名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说法?”

刚一坐下,五祖便拉家常般的展开了话题。

“师父……”

慧能随之一五一十将名字的由来等一股脑全都讲给了五祖。

“人先慧后能,这慧不易呀,而能就更难了,但我相信,你不会辜负先考一片苦心的;且我更是相信,于己慧能,于人能慧,或真就是你有缘佛法的使命吧。这名好,这名好啊!”大师唏嘘感慨之后,接着更是相见赤诚了:“你知我名的由来和所义吗?”

慧能望着五祖,摇了摇头。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何以乐山呢?”大师仿佛自言自语,又好像于人刻意在问。

“师父,人者仁也。弟子理解,为人之仁在其胸襟,在其容与,这和大山宽厚蓄养的品性相类相似的吧。子曰:‘视其所以,人焉瘦哉。’知人所好,亦可知人,所以仁者乐山,乐山者仁也。人那‘高山仰止’,或亦此中德行的由衷赞叹吧。”慧能想想后答到。

“山之宽厚,山之蓄养,其中的容与,更容与里于形形色色物类的忍默,唯在一个大呀!而佛法直指诸法实相,人自觉诸法无得,于之不住,谓之法忍,此忍之持,亦惟时空弘大之观为前提的吧?”

慧能点头之中,五祖接着又言:“因此,佛法修为之要在慈悲为怀,忍辱为行,此弘大的胸襟和器量,是不是和大山容与忍默的品性亦相类相通的呢?”

“当然,师父。”

慧能似乎有悟之中,五祖更是至心与言了:“慧能哪,弘大如山,法忍如山,为人为事持之弘,行之忍,因此恩师赐我弘忍,这不仅是他老人家于佛法修为的理解,亦是于我殷殷的期望啊!”

听到这里,慧能渐渐明白五祖的言外之意了,这是在教导人不仅要有成佛作佛的弘大志向,更要学做一个襟怀宽厚容与之人,而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在这一过程之中学会忍默的态度更心境……

五祖与之的平等更忘年的真挚,当然令人感动和感激了;五祖的教导,更有过来人愿为成就的良苦用心……但自己又的确认为,人,只要有得般若之智透彻了诸法实相,那一切寂灭无住生心之中,人反应该尽可能的释放生命而成就自在的人生,此因寂灭而存在里的其他一切,是不是还真就有些无足轻重更无关紧要了呢?于是面对至心的五祖,慧能想想之后更是襟怀坦诚了:

“师父,弟子于忍之一字,有些难以理解,更难接受。”

“说来听听?”

“师父……”

慧能开口之时,又顿觉有些为难了。

“没关系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为师所重,不但在你的思维,亦在你的言词犀利呀!”

弘忍不仅鼓励真诚,且也道出了内里的赞赏所因

“师父,般若即是大吧,此大之中惟容惟与,弟子有些不明何来相忍;此大之中一无所得,弟子更是不解又忍什么。巍巍山岳无私容与蓄养万物,若多一个忍字,是不是反看小看低了山之荡荡襟怀,落落品性了呢?那一个大字,于中是不是多少已有些折扣了呢?”

大师的胸怀,当然叫慧能直言不讳了。

“还真有道理呀……”

慧能的此疑更此问,又一次触动了五祖内里不意的深深……

一五四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

是啊,有悟诸法实相心之所生,人又何来何存更又何需相忍呢……听了慧能的疑问,五祖虽是感叹,也有欣慰,但一转念,自己的用心没能引人理应的重视,是意之不及,还是在哪儿岔了道呢……

“慧能哪,你知道灵山法会佛祖拈花的故事吗?”

五祖想了想,再次展开了话题。

“略知一二,师父。”

“那百万人中,为何只摩诃迦叶一人会心?十大弟子,正法何以独传头陀第一呢?”五祖又问。

“师父,这也正是弟子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寺院大殿里塑释迦摩尼说法坐像,那一佛二弟子中的两弟子,你知道是谁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