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人情不该是万能的(1 / 2)

加入书签

赵锦成真希望自己来找肖成汉是叙旧的,两个七十岁的老头,一起回忆往昔才是这年龄该做的事。可是,不成啊!

自己早年间在官面上也就跟肖成汉熟悉,跟其他的官员也就见面打个招呼,没有深交。再说,调离的调离了,退休的退休了。现在在官面上那就是两眼一抹黑。

自家的儿子能搭交上的只是些执行者,还够不着决策者那个层面。可车辆厂产权问题,最终还不是执行者能解决的。

“肖老,我现在是真想闲下来了。谁知道当初的一个念头居然折腾出这么大的摊子,儿女都还扛不起来,想闲也闲不下来呀!”

“说吧,是不是为锦成的外贸许可找我?”

肖成汉也是随意浏览过那些新的政策,知道国家允许民营企业从事外贸,当然,这需要资格许可。

锦成集团算得上武汉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贸易公司,倘若对民营企业审核认定外贸资格,他认为锦成集团具备这样的条件。

锦成作为他一手扶持起来的民营企业,他还是有感情的,不违背原则,适当递个话完全可以。

“外贸资格?这……”

“嗯?不是?难道这政策还没有公布?还是说你根本就没操心?”

“可能是市里还没有出台具体方案和细则吧,公司没接到通知。肖老,这对锦成来说不算是最紧要的,毕竟锦成做了多年贸易,渠道和人脉都没说的,即便自己没有资格,跟其他公司合作也不是难事。”

“我来找您真不是为这事。”

“找我老头子聊天?”

“不是,肖老,您别……诶!是这样:锦成准备在车辆厂上马摩托车和助力自行车项目,但因为产权的事儿,需要计委和工业局的首肯。www.luanhen.com”

“项目倒是都没有异议,只是在产权上有分歧。锦成跟计委和工业局已经扯皮半年多了,一直谈不妥。”

车辆厂并不是支柱产业,也不是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

对于车辆厂肖成汉还是了解的,这是他在位时第一家试点承包制的国有企业,并且是在濒临倒闭时对外承包的。

承包制的经营方式的确使车辆厂焕发了生机,一跃成为武汉市的利税大户。

赵锦成父子先后在车辆厂的工作经历,也让他们在对待车辆厂职工上念些旧情,福利待遇也逐年升高,甚至在整个武汉都算冒尖的了。

肖成汉不是那种思想僵化的老顽固。从几十年前跟李锦时结交,到解放后启用冯锦飞,他从来就是个豁达的性子。

他认为有些产业是完全可以放给私人企业的,当然国家必须确保一些涉及国计民生行业的话语权。对于一点,他也曾向上面写过信……

至于车辆厂……恐怕是在某些人眼里是香饽饽了,是块大骨头,不舍得丢啊!

肖成汉还是笔直的腰杆,七十多岁的人不显一丝老态。

从屋里拿出一份文件的复印件:关于遴选部分国有企业开展产权改革的实施方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