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34.热气球夜袭狙杀张弘范(2 / 2)

加入书签

現在猛火油加熱機也是可以做的,已經由米三妹帶人製作了,對吧。

剛才你們提出鼓風機可以用鍋爐蒸汽代替,不過你們需要做好充氣的蓋板對吧,那麼蓋板與排氣管之間的鏈接怎麼解決?”

宋慶想了想:“恐怕短時間,也就只有羊皮縫製了,能保證幾次使用應該問題不大。”

林夕問:“你們安排誰做?”

這時候,身邊珍娘走出來,福了一福:“上人,我們這些宮女裏面,都是擅長女工的。”

林夕問:“宋慶,你們可以給他們安排好嗎?”

宋慶大囧:“上人,我們不方便那個,跟娘娘們”

林夕說:“無妨,這樣吧,有一些縫紉女工,你們和珍娘接洽一下,由珍娘他們自願完成,也好做些事情,貢獻一份力量。”

宋慶說:“那好吧,還請娘娘恕罪。”

珍娘忙說:“不礙事的,我們做些事情,也為大戰盡一份心力,不然心裏不安。”

林夕又說:“還有幾個東西,你們咱們安排的?”

宋慶說:“吊籃網是粗使的活計,只是不知道要多粗多細的麻繩?”

林夕說:“這個倒是簡單,我算給你聽——

計畫上兩個人,每個人按照150斤的分量,就是300斤;

四個猛火油罐子,每個猛火油裝40斤,加上銅皮大約60斤,四個就是240斤;

計畫帶四到五隻百步燒天,大約每一隻20斤,就是100斤;

其他帶上猛火油罐子每個罐子裝上10斤油,加上罐子就是13斤,裝上10個,就是130斤;

以上就是790斤。

咱們用麻繩系泊,用大拇指粗细,计划上升最高250步,使用绳长300步或者略略多一点,这样大概是再要加上200斤,那就就是990斤,约1000斤整。

(注:2厘米直径麻绳大约承重1600公斤,300步约460米左右,重量约100公斤)

1000斤由16根主要的网罗主绳索,这样每根绳索要承担的分量是不到100斤,大约只需要小拇指粗细的绳索就可以了。

这样在匡算一下,整个热气球要承担的分量,加上球体和喷火,大约需要2000斤,现在的夜里气温接近0°下,如果里面热气达到平均80°,每立方米空气大概提供200到300克升力,那么大约需要10000立方米的气囊。

气囊按照简化球体计算,那么体积=4/3*314*直径的立方,那么大约就是4*直径的立方,1万立方米大约是2500开立方,直径大约是13到14米(注:准确大概在136左右);

它的表面积是314*直径的立方,那么是3*135的三次方,大约是7726平方米。

重新折算为尺丈,那就是直径4丈2尺,用布料2341丈有余。

吊索用细麻绳大约每根314*4丈2尺,那么大约是17丈,不过要留出编结的部分,那么大约19丈,19丈乘上16根,大约是304丈。

周边的横索不太受力,可以再细一些,来个八道到九道就可以了,每道相隔15,大约是4尺左右。这样210丈。”

林夕拿着炭笔在之上计算完毕,也就画完了作业图纸,把结果讲给宋敖兴和宋庆,大家呆住了,宋庆道:“上人神机妙算,鬼斧神工,属下感佩不已。”

林夕说:“这不过是科学计算而已,今后你们都要学习,这些都太粗糙,因为好多东西没有经过实验校准,不过咱们主要是为了完成今天晚上的袭击,所以就粗不就细了。”

宋熬兴说:“上人,这绳索什么的,也还能凑活,可是2341丈,就是234匹布,您这船上的,都是绢丝,这,太可惜了吧。”

林夕问慧娘:“慧娘,咱们要多少布帛?”

慧娘说:“太后倒是赏赐了不少,各种各样的,两三百匹,原是有的,只是,确实如宋指挥所说,太过珍贵”

林夕说:“救一船的命,可不是比穿在身上要紧吗!还有,布帛是不是都恨透气?”

慧娘说:“那当然,就算是缂丝,也是透气的”

(注:缂(kè,同:刻)丝(英文:k’o-ssu、kesi或chinesesilktapestry),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

林夕苦恼地说:“咱们还有缂丝?”

慧娘说:“这么着说罢,太后那里至少三分之一的缂丝,都送过来了。”

林夕问:“咱们没有粗布吗,没有纸吗?”

慧娘说:“粗布也是有的,毕竟有下人。纸也有,宣纸和麻纸都有。”

林夕说:“那就先用粗布,里面用浆糊或者白胶,刷上麻纸和宣纸,尤其是顶上和裙边部位,不要让漏气。”

林夕前世虽然也出入各种场合,作为国家电视台记者和企业高管,多有行走,但是想到缂丝这种后世几近疯狂的价格,心尖尖还是有点心疼的哆嗦。

林夕艰难地调整了一下气息,说:“还是保命重要,哪些个缂丝,最后用,最好不用。对了,这些东西,省着点用,我心疼。慧娘,扶我进去”

林夕站起来,走了两步,看着众人的眼神,又不得不停下来:“慧娘,给我来写茶水,我喝一点,安安心,付了这么多代价,咱们,好好打仗,得挣回来呀。算了,先把大家伙的命挣回来是正经。”

慧娘掩着口角笑着应了一声,就走了。

林夕看了一眼胡不器,说:

“宋敖兴,安排将作监和小匠作都回去开工,这是个要紧事情。

胡不器,你们找人找的怎样?”

胡不器连忙说:

“禀上人,刚才和涂指挥等人一起寻找了一圈,现在我们有涂指挥、小四、宋指挥、宋庆、郭教头,这是原来的。

另外有一位姜臣,原来是进士出身做过县令的;

还有一位唐从容点过翰林;

王忠做过道观的方丈(注:方丈也叫主持,原来是道教职位名称,后来被佛教借用了。)”

姜臣前县令、唐从容前翰林、王忠前方丈一起站起来施礼:“见过上人,属下有礼了。”

林夕惊奇得很:“咱们船上,真是庙小神仙大,人少龙凤多。”

几个人一起忙拱手道:“上人谬赞了,当不得,当不得。”

唐从容前翰林说:“戴罪之身,蒙上人不弃,不敢造次。”

林夕说:“出身么,到了太平时节,自然是要注意,当下乱世危局,各人需要附丽上官难免大浪淘沙,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现在,这些不重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吃一堑长一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尤未晚也。”

几个人激动起来,行了大礼:“属下定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尽心竭力,扶保上人,共筑神圣中华国。”

林夕说:“你们各有擅长,我们如今军官、民官不多,将士数量少得可怜,只有一艘船,必须活下来,才能谈到后来,故而务必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你们且说说自己有什么擅长?”

姜臣前县令说:“回禀上人,微臣做过县令,一县事务,倒还略知一二。”

林夕问:“那那是上县还是下县?你寻常账目自己能做能看,还是都要主簿账房支应?”

姜臣前县令说:“不瞒上人,下官原是做过钱塘县令的,至于说到账目,这个倒是惭愧的紧,下官原是庶出,所以族里原是不让我主要读书,说有个秀才持家就行了,故而主要是照顾家长生丝店铺和乡田,要想读书,需要分外努力一些,才能偷得出闲暇来读书,所以,地方各样情事,反而知道的多一些。也不是赐进士出身,乃是赐同进士出身,因为庶出,总是受些排挤。

咸淳四年(注:公元1268年),有大族兼并土地,勒逼人命,我抓了几个管家,退了十亩田,结果,不到三个月,就以攻讦师相(注:当朝宰相賈似道)、延誤軍餉,勒捐土地等罪名,被革去功名,撤職查辦。幸得族人轉圜,罷官歸鄉,不得已,投軍逃命。

若是做些後勤糧秣,安民辑盗,倒也有些经验可以依凭。”

唐从容前翰林道:“学生唐从容,字子瞻,是做过待诏的,因为贾相爷当年的咸淳七年(注:公元1271年)襄阳围城的事情,一直秘而不宣,学生受将士所托,陈书圣上,结果被驳斥荒谬,学生再次上书,结果被贬待诏房,学生三次上书,被贬黜岭南做县学教谕,后来投军,不过学生体力一般,只能做一个账房。学生文字书写算是有一些精到之处,愿意献拙。”

王忠前方丈站起:“末將王忠,本為道觀主持,元兵兇悍,屠戮百姓,求道者,求諸本心,生民涂炭,不可不救,故而投軍。因為無人引薦,只做了一個書記,但是末將身手矯健,擅長天機推演,天文地理山川形勝,多有習練,可以親領死侍。”

林夕说:“国难兴邦,各位目前受些磨砺,未尝没有进益,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怨天尤人尤其无益。

当像王忠一样,求道求诸本心,甚合我意。

方才说了,我们虽然暂时偏安,不过最多熬过今夜,明天不是伪元胜,就是宋朝赢了,两败俱伤有可能,但是瘦死了的骆驼比马大,哪个剩下四五艘海船,都够收拾咱们的。

咱们船上有一些材料,不过恐怕只够一个热气球,这个热气球能够升到两三百步高,用绳子系泊,我想夜里趁乱咱们飘到张弘范坐船上方,干掉张弘范的船,然后返回宋朝一方,那里咱们还可以哪一些补给,找一些船,毕竟咱们将作监还有很多家眷在陆地上,还有玄义卫有一半人在宋军船营里面。

毕竟太后和小皇帝都没有死,如果回去,找一个台阶给他们,咱们就有更多的机会。

再说,以现在的火力,自保可能还可以。”

王忠说:“上人妙算,那么,目前只要杀死张弘范作为投名状,同时可以养望。只是不知道,杀死张弘范,可能取得首级?”

林夕说:“计划飘到上空以后,放火焚烧,如果他还有首级能留下来,咱们就死定了。”

王忠说:“兵微将寡,上人爱惜将士,是我等之福气。”

林夕说:“你们计议一下,拿出方案,我们要夜袭张弘范的坐舰。”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