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5.1声道(2 / 2)

加入书签

要解决生产线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国外引进,在引进国外的光盘生产线后进行相应的改造,进而生产出符合自己要求的光盘。只是光盘生产线属于最新技术,别人不会轻易出售,就算肯出售,价格也特别高,没有两三千万美元搞不定。

让出口公司掏两三千美元引进光盘生产线显然不可能,许望秋过去一直在为这个问题犯愁。这次香江之行,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跟霍英冬合作,由霍英冬出资引进生产线,解决光盘生产的问题。

许望秋觉得搞5.1声道的条件已经成熟,可以开始这个计划了。他决定回北平后就找王岚西谈谈,在出口公司成立数字影音研究所,搞5.1声道研发。

接下来的几天里,许望秋抽空到商场逛了逛,去看索尼最近推出的CD播放权,以及飞利浦的激光视盘。许望秋本来想买两台设备回去,让国内的专家研究,但这些设备都贵得吓人,要几千港币一台。他倒是掏得起这个钱,但自己掏实在太肉疼。他觉得还是等说服王岚西之后,由公司掏钱比较好。

这天晚上,许望秋接到了刘林打来的电话。这个时代打国际长途必须到电信局,价格也贵得离谱,30块钱一分钟。如果不是出了大事,刘林不可能打电话过来。

许望秋连忙问道:“到底出什么事了?”

刘林焦急地道:“我们剧组那个叫芦苇的编剧被抓了。”

许望秋皱了皱眉:“被抓了,为什么被抓?”

刘林道:“最近几个月搞严打,抓了很多人,没想到芦苇也被抓了。”

严打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要搞清楚严打是怎么回事,必须从上山下乡说起。

山上下乡在很多人眼中是政治运动,其实最根本的还是经济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国家安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重工业是没办法扩大再生产的。在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口又在暴涨,这就造成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城市中没有足够多的工作岗位安置年轻人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开始搞上山下乡,让城市青年到农村去。农村苦是苦点,但起码能让年轻人有饭吃。

1978年改革开放,上面领导一挥手,让知青们回来。让知青们回来简单,可这几千万人回来之后,得安置他们,得养活他们啊!国家根本没有能力安置,这些知青就变成了待业青年。待业青年要生存要吃饭,可他们又找不到解决温饱的办法,很多人就组成团伙四处偷盗抢劫,进行公然犯罪。

于是,国内出现了一个犯罪高潮,各种犯罪事件层出不穷,整个社会人人自危。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从1983年8月开始严打运动,要求依照“从重从快,一网打尽”的精神,对刑事犯罪分子予以坚决打击。在为期三年多的严打运动中,共查获各种犯罪团伙19.7万个,团伙成员87.6万人,全国共逮捕177.2万人,判刑174.7万人,劳动教养32.1万人。其中,第一阶段逮捕102.7万人,判死刑的有2.4万人。

听到芦苇在严打中落网,许望秋连忙问道:“他到底犯了什么事,严不严重?”

“西影厂那边说是花案。”

“花案,花案是什么案子?”许望秋第一次听到这个罪名。

“就是男女关系的事,具体是怎么回事我也不清楚。”

许望秋脑袋顿时大了,男女关系问题很容易被定为流氓罪,而这次严打流氓罪可是重罪,可以判死刑的。据说有人因为在马路上对女性吹口哨就被判死刑,而且是立即执行。他不知道芦苇上一世在严打中有没有被抓,就算上一世他被抓过,后来又被放了,也不能保证芦苇这次能逃出生天,毕竟芦苇的成长轨迹已经发生改变。

中国好编剧稀奇,而芦苇是编剧中的佼佼者。

许望秋可不希望芦苇在消失在严打中,当机立断地道:“我马上回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