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四五五章 相声的事业 连锁的明天(2 / 2)

加入书签

眼前看五点时间就到了,崔宁赶紧离开了园子,一个人听了两个小时的相声,也算是开怀一笑释放压力,崔宁感觉到相声存在的意义,其实就是让人笑,至于所谓的教育意义和讽刺意义,那是老师或者专家的事情,作为相声演员,如何使人快乐,这是关键。

就像是自己做品牌咨询公司一样,重要的作用是让消费者对品牌感兴趣,或者有记忆度,至于销售,那是企业销售部门的事情,不是崔宁一个人的作用。

崔宁想着,有机会和郭大纲认识一下,交个朋友,不过今天又是不巧,他们在舞台上,一个观众,就收了十块钱,十几个人要吃要喝,这个龙都相声大会,也是一个不容易的团体。

崔宁本来想给留下几百块钱,想着这样终究不妥,毕竟对方是卖艺为生,有机会还是让员工来听听相声,毕竟公司有几百名员工,陆陆续续来几百个,这才算是对他们团体的鼓励。

崔宁在五点前离开了“龙都相声大会”,给田东强打电话,田东强说自己已经在路上,然后崔宁看看四周,表示自己在珠市口附近的“国魅电器”等田东强,避免互相找不见。

国魅电器是近几年异军突起的一家电器连锁企业,其创始人是来自潮汕地区的王光裕,出生于岭南省汕头市潮阳县铜盂镇凤壶村,这是一个典型的潮汕汉子,小时候家境贫寒。

十几岁就出来闯荡社会,1987年在龙都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名叫“国魅”的门面。王氏兄弟先卖服装,不久即改售进口电器。

1987年1月1日,“国魅电器店”正式挂牌。其时进口电器销售为卖方市场,不少商家正采用“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经营方式,黄氏兄弟却反其道而行,尽管有货不愁卖,“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

1991年,王光裕第一个利用《龙都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国魅”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其时商家多认为“卖不动的商品才需要广告”,即使后来也有人想学习国魅的广告策略,但王光裕已经以每次800元的低价包下了报纸中缝。

1992年,珠市口100平米的“国魅电器店”发展为大型电器商城,同时,王光裕在龙都地区初步进行连锁经营,将他旗下所持有的“国豪”、“亚华”、“恒基”等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魅电器”,集中打响品牌,就此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

1993年初,王氏兄弟已经发展至五六家国魅电器连锁店,财富得到迅速积累。树大分桠,王氏兄弟遂谋分头发展,王光裕分得了“国魅”牌子和几十万元现金,王光裕时年24岁。

之后,王光裕独自经营的国魅电器开始迅速发展、扩张。1995年,国魅电器商城从一家变成了十家;

1999年,国魅从龙都走向全国,之后迅速增长至在全国88个城市开出330家门店。

崔宁也见过王光裕几次,毕竟国魅已经成为龙都连锁行业的一面旗帜,而崔宁又服务海蓝这样的企业,所以对国魅也有一些研究,而对王光裕本人,暂时还没有深度的接触,不过崔宁不知道的是,在郑老爷子66岁的生日宴会上,王光裕在二楼,作为郑氏家族的家电供应商和企业家,看到过和几个前辈在一起的崔宁。

崔宁信步走进珠市口的国魅电器,也就是王光裕发家的地方,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能量,从风水的角度,这家店果然是非同小可,怪不得王光裕这几年风生水起,天地合力自然有道理的。

而今天,在龙都的王光裕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把事业版图做的更大一些,包括门店如何从三百多家做到三千多家,是否需要引进资本等,这都是他每天在思考的,而定期的考察门店,今天来自己创业的门店,也算是心血来潮。

王光裕在门店里随意逛着,其实门店员工大部分都认识自己老板,不过下午五点左右,客人还不是很多,主要是近处的一些居民来吹空调,尤其是夏天,按照数据来说,有一多半是来商场蹭空调的。

王光裕想着,既然这么多大爷大妈喜欢进来蹭空调,那是不是可以专门进一些小家电,或者每天定时进行特价促销,比如说下午七点左右,吃了晚饭都在遛弯的时候,空调100元特价一台,或者是风扇一元钱一台,相对于越来越贵的报纸广告,在自己门店做广告,一传十十传百,效果应该是可以的吧。

王光裕一边在店里溜达,一边想着问题,抬头就看到崔宁走了进来。

尽管崔宁穿的朴素,然后手里还提着一个尼龙袋,王光裕还是一眼把崔宁认了出来,毕竟郑老爷子亲自去门口接待,然后几个前辈一左一右拉着崔宁的手,从一楼上了三楼,然后二楼的几个人,包括明星,去敬酒之后,也在传说着主宴会厅有个年轻人,身份不得了。

王光裕没有到三楼敬酒,主要原因是感觉那种场合,没有必要去附庸风雅,还有就是没有被安排在三楼,他有他的骄傲,想着未来有一天也要做成郑氏集团一样的巨无霸企业,成为各大豪门的座上宾。

不过今天,王光裕看到崔宁进到自己的店,也觉得无巧不成书,想着和崔宁聊几句,毕竟一个年龄比自己还要小,身份又有点神秘,估计在龙都也有一些势力的人,而且故意的穿着朴素,来自己的门店是干嘛?难道是媒体的高管,或者是某个部委重要岗位的主要负责人不成?

王光裕紧走两步,上前和崔宁主动搭话:

“你好,我是这家店的老板王光裕,请问你是要买家电吗?”

崔宁看到王光裕和自己搭话,也有些意外,笑着说道:

“我认识你,王总,风云人物,我是一家品牌文化公司的负责人,来逛逛,国魅这几年做的很不错啊”。

“哪里哪里,都是承蒙各位朋友和社会的照顾”王光裕说道:

“不知道你怎么称呼?”

“不好意思,我叫崔宁,公司在东三环附近,像海蓝、理想都是我们的客户,主要给企业做品牌咨询、宣传推广等工作,我个人也觉得,既然大家都说渠道为王,连锁一定是未来家电行业的趋势之一。

包括海蓝这样的企业,尽管自己有工贸、**店,但是也开始和我们国魅合作,包括在我们海蓝的大本营,绿岛市,也有了像雅泰这样的本地连锁巨头,而龙都的大钟,沪城的永乐,豫省的同力,以及东山省的老牌家电商场三联,证明家电行业进入了渠道时代”。

王光裕微微一笑:

“你对这几家渠道都有过研究吗?”

“研究谈不上,只是走到哪里看到哪里,然后走马观花而已,要说渠道,你这十几年的专业研究,一直在这个行业,这才是真正的专家,你是最有发言权的”。

“有时候也身在局中,而且渠道也不是万能的,毕竟企业认为我们分了他们的利润,所以企业和渠道之间,也是矛盾的共同体”王光裕略微沉思一下,说道:

“所以,渠道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更专业,更有效率,更好的把握消费者,渠道为王的另一个含义就是渠道和消费者距离更近,不过我这几年还是一直在思考,渠道的劣势是什么?有哪些可能会被取代?”

崔宁认真的看着王光裕,说道:

“没想到王总是一个这么有危机意识的人,任何营销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按照我的理解,渠道最大的劣势,就是做大了以后店大欺客,或者说一旦渠道成了霸主之后,反过来和企业谈条件,使企业失去更多的自主权,一旦渠道有了更大的话语权,甚至定价权,渠道就成了另外一个垄断者。

我不认为这是坏事,只要符合市场规律,都有存在的意义,但是渠道和厂家的关系能够鱼水融洽,这是最难的”。

“哈哈哈,崔总,难得你看的这么清楚”王光裕大笑“不过渠道不成为霸主,如何能左右天下风云?”

两个人正在说着话,忽然,耳边传来了大声的争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