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府的曹二公子(1 / 2)

加入书签

弘晖顺利出京,或许四爷对于康熙爷的影响力越发的明显了,又大概是康熙爷终究是年纪大了,面对诸多的不顺心、不如意,康熙爷在一步一步妥协退让。swisen.com()

曾经用卑劣手段陷害胤礽的老大胤褆,依旧被圈禁在府,曾经荣耀至极受帝王宠信的废太子理亲王,已被夺了实权提前“养老”了,曾经风头颇劲一度成为再立太子人选的老八胤禩,似乎也沉寂许久了……康熙爷在乾清宫时常盘点着几个儿子,细细算来,如今老四越发地出挑了。

康熙想了许多否认老四的理由,但又被自己一一推翻,老四虽然性子寡淡,但却总算是兄友弟恭的,老四虽然从前默默无闻,但前番一鸣惊人吸引了诸多眼球,老四虽然看着有些手段冷酷,但……康熙爷在帝王位多年,他比谁都更明白,在这个位子上,冷酷什么的,从来不是致命的借口,更难得的是,老四隐忍自制的性子,大概是能够让他在权力冲击之下保持几分从容镇定。

康熙爷,在观望,自己年纪大了,就越容易心软,而若心软了,则更容易成为致命弱点,“老四不是最适合帝王位的人,从来都不是……只是,朕却不得不承认,眼下的大清朝,需要老四这样的帝王……”

李德全伺候着万岁爷,似乎听见主子低声呢喃着什么,然而,即便是听明白、听真切了,李德全也只能装作聋子。

京城以外,天空海阔。

弘晖是跟着方文章一起出京去江宁府的,刑部郎中方文章刚被外放去江宁做个知府,对于这个安排,临行前,四爷并没有特别交代,于是,弘晖也就顺其自然了。

一路上,弘晖倒是想要游历一番,却无奈,方文章赶着去江宁上任,弘晖也就只好作罢,匆匆一行,几乎没有中途逗留,虽遇上些小麻烦,倒也是第九天便抵达了江宁繁华地。

这一次出京到江宁府上任,方文章离开刑部的时候,只带走了一个得力心腹,那就是老搭档刑部主事董姜宇的弟弟,董姜守,原刑部从九品司狱,也是刑部大牢中,公认的最牛司狱,功夫顶好、性子颇傲。

“世子爷,您若是实在不愿与下官去江宁府衙,那……还是让姜守跟着给您当个护卫吧,否则……您也知道,下官是领了军令状的,万一您若是在江宁有个事儿,下官真是无脸再回京面见四爷了。”方文章也与弘晖相处了一阵子,这位世子的脾气,方文章也算是领教了,世子爷是典型的吃软不吃硬,这不,不能让少主子改了性子,就只好他方行知妥协退让了。

方文章这话一说完,就瞧着董姜守一脸严肃地站到了弘晖身后,俨然就是一副替世子爷护卫的架势,虽然并不十分甘愿,可董姜守不得不承认,世子年少,却有许多“歪门邪道”十分新奇,尤其是世子爷当初对着刑部大牢里那一干重犯试用的招数,董姜守表示颇有兴致。

弘晖无奈,这一个两个地还真以为他出门不带护卫?好吧,虽然明面上,他的确只带了一个伴读书瑶和一个随从吕义博两人,却其实由慕容丰极亲自率七彩的暗卫跟着的,“行知倒也大方,总共只从刑部带了一个出来,倒是便宜我了。”

这算是应下了,弘晖知道,对于这一点,方文章是绝对不会妥协的,不过,董姜守这个人,弘晖的确也看重几分的。

方文章松口气,又亲自替弘晖在客栈安顿好,这才去了知府衙门。这外放的机会,是方文章向四爷求来的,如今,自然要花上万分努力,以报四爷知遇与提携之恩,方文章想做出一番政绩,更想着为江宁一方百姓造福些许。

其实,弘晖一行还没到江宁的时候,康熙爷的密函已经到了织造衙门曹寅曹大人手中了,曹寅作为康熙爷在江宁地界的耳目,自然有一套密折通信的法子。

“父亲,皇上这……是什么意思?”十三岁的小少年神色郑重地对着面前的年过半百的老父问道,眼中颇有城府,曹徵,曹寅在康熙三十八年所得的次子。而正是这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曹徵,让弘晖十分好奇,也是弘晖亲自下江南的原因之一。

曹寅自然是十分满意这个小儿子,显然,长子曹颙和这个年幼了十岁的弟弟相比,怕是要差上一大节,更何况,曹寅看得分明,长子并非混迹官场的料子,反而眼前的小儿子曹徵小小年纪就早早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因此,曹徵,也就成了曹寅培养的曹氏掌门接班人。

“徵儿,万岁爷的心思,不是用来猜的,记住为父的话,我们曹家人,只要忠心按着皇上的意思听命行事,这就是曹家的生存之道。”曹寅是这么教导儿子的,可其实,老狐狸心里并非真这么想,早就七拐八弯地琢磨着紫禁城那位老主子的意图了。

曹徵稍显稚嫩的脸上,表情未变,依旧十分郑重地对着老父亲应答,“是,儿子谨记父亲教诲。”垂首,便不再多言,当然,有其父则有其子,曹徵和老父一样,心里已经思量开了。

孺子,可教也。

康熙爷来信,却其实信上寥寥几字闲话家常,只在最后提了提几句,老四家的弘晖跟着信任知府一道来了江宁,曹寅你只管着“按例办差”就好。

按例办差?除了江宁织造衙门这一差事意外,曹寅的另一身份,就是江南片儿的皇家暗探头子,就这个暗地里的身份,可比正五品的织造老爷强多了。

万岁爷的意思,是……将雍王世子在江宁府的一言一行都据实以报?曹寅皱眉,未能及时定论,而曹徵在一旁安静地立着,真不像是个十三岁少年能有的沉稳性子,倒是这样的脾性,大概能得四爷喜欢的吧。

曹家父子俩各有所思,也同时想起了一年前皇长孙理亲王世子弘皙阿哥下江南的时候,似乎……康熙爷是同样来了类似的一道旨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